“洋垃圾”進口管理必須以環保為先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李禾
導語:在我國對“洋垃圾”實施禁令近一年時間后,據報道,在近期一次世貿組織(WTO)進口許可委員會例會上,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5個WTO成員呼吁中方提高對廢料進口限制的透明度。
在我國對“洋垃圾”實施禁令近一年時間后,據報道,在近期一次世貿組織(WTO)進口許可委員會例會上,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5個WTO成員呼吁中方提高對廢料進口限制的透明度。對此,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教授25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說,作為制造業大國,我國進口固體廢物是為了解決原料供給,必須以環保為“準繩”。
提高進口門檻,把臟的差的擋在國門外
據介紹,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我國開始進口可以用作原料的固體廢棄物,作為資源不足的補充。據原環保部提供的數據,我國“洋垃圾”進口規模在90年代后迅速擴大,從90年代的450多萬噸/年增長到2016年的4500萬噸/年。
清華大學環境固體廢物控制研究所蔣建國教授也表示,我國自身的巨大垃圾產生量已經給安全處理消納帶來極高難度,“洋垃圾”的進入更是雪上加霜。比如電子垃圾中包含1000多種不同成分,會釋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質;甚至會攜帶無色無味放射性污染物質,不易察覺,無害化處理難度更是超過其他污染物質。
“目前,制造業依然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還需要大力發展和升級。因此,為了保證原料供給,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還是需要的。”但杜歡政也強調,必須“提高進口門檻”,好的才允許進來,堅決把臟的、差的、有毒有害的擋在國門外。
資源再生企業多為“散亂污”
我國資源再生行業還存在技術水平低下、規模小等問題。蔣建國說,以進口廢物為原料的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有不少為“散亂污”企業,污染治理能力低下,多數甚至沒有污染治理設施,加工利用中的污染排放嚴重損害當地生態環境。進口廢物主要靠人工分揀、手工拆解,其攜帶的病毒、細菌等有毒有害物質可能直接感染從業人員。
“因此,我國還需要提高資源再生行業的門檻,增加準入條件,如企業必須具有一定規模,進入循環產業園區集中管理,保證環保達標等。”杜歡政說,對資源再生行業不能“一刀切”,要“打掉”的是粗放的、污染嚴重的小作坊。“其實,資源再生行業不乏如英科、廣東金發這樣規模化、規范化的大企業或上市公司,他們對廢塑料等再利用,不但環保達標,而且生產的多是高端產品,提高了附加值。”
根據經濟和環境成本核算來完善進口政策
杜歡政認為,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進口面臨的是環保、資源兩個維度的問題。“從目前的情況看,如果不進口廢塑料,就要進口石油;不進口廢鋼鐵,就要進口鐵礦石。究竟進口哪一類,環境成本會更高?比如進口廢鋼鐵與用鐵礦石來生產鋼鐵進行比較,對其經濟和環境成本進行核算,一個一個地進行評價,再根據評價結論來完善我們的進口政策。”
我國也在提高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標準。原環保部會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了《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準——冶煉渣》等11項國家環保標準。新標準就調整了進口廢物中非危險性廢物的夾雜物指標,將廢有色金屬標準中一般夾雜物控制指標調為1%;考慮廢物的品質,如進口廢五金電器中可回收利用金屬的含量由不低于廢五金電器總重量的60%提高到80%等。
“其實,經過幾輪修訂,我國進口廢棄物管理政策已經是比較完善和嚴格的。”有業內人士說,我國與“洋垃圾”相關的管理部門很多,如環境、發改、商務和海關等,部門間也需建立良好的協調機制,以保證經濟和環保的雙贏。
上海潔巖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潔巖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研發的泡沫干霧抑塵技術改變傳統礦山除塵的弊端,從源頭上抑制了粉塵的產生,具有除塵效率高,成本投入少,安裝周期短,除塵效率穩定,設備操作簡單,無除塵副產品等優勢,引領了礦山除塵的新革命。 上海潔巖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納米泡沫干霧抑塵技術對于空氣中懸浮顆粒物的防治具有特別好的效果,可以有效地降低空氣中PM10和PM2.5的含量,減少甚至消除城市周邊礦山、建筑工地對城市空氣環境的不利影響。納米泡沫抑塵解決方案不僅可以有效地凈化礦山空氣環境,節約能源,增加資源的利用率,還可以從源頭上幫助改善工人工作環境,消除礦山塵肺病隱患,降低粉塵污染,改善周邊居民生活環境,樹立企業綠色礦山形象。 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堅持科研、設計和生產服務相結合,以新的機制、新的思維、新的技術占領市場,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公司本著以客戶三個滿意為基本原則:“產品質量的滿意, 先進技術的滿意,售后服務的滿意 ”,不斷加強企業內部的綜合競爭力,公司在競爭中求發展,在挑戰中謀機遇,公司將繼續與社會各界能力合作,并竭誠希望各界朋友能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關心我公司的發展,共同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為環保事業光輝燦爛的明天努力奮斗。